鉴谎求真聆心达意
真言如光,谎言似影。为帮助同学们在人际交往中辨明真伪,培养真诚沟通的勇气与智慧。3月28日下午,新乡市第十中学开展了以“鉴谎求真,聆心达意”为主题的心理社团活动课,帮助学生解码谎言的心理学奥秘,理性思辨谎言背后的真相。
01
·鉴谎求真·
活动伊始,我校心理老师贺梦丽通过“谁是卧底”的热场小游戏点燃全场。每人用一句话暗藏玄机地描述身份,持有“真相卡”的平民要火眼金睛揪出持有“伪装卡”卧底,卧底则要演技在线蒙混过关。
“每次轮到我撒谎时,手指都会不自觉地搓衣角!”一位同学在复盘时惊觉——原来身体的小动作才是最诚实的“告密者”!此起彼伏的惊呼声中,同学们恍然大悟——原来真相就像阳光下的露珠,稍纵即逝,唯有全神贯注才能捕捉那些细微的破绽。
02
·聆心达意·
人们说谎的原因远比想象中复杂——心理学教授罗伯特·费尔德曼指出,说谎往往是种“社交策略”。通过贺老师的讲解,学生们明白了谎言的三大破绽:音量过山车(心虚时声如蚊呐,被质疑时突然拔高);匹诺曹效应(说谎时鼻周温度会上升0.5-1℃);细节强迫症(编造的故事往往严丝合缝到反常)。正如活动中学生们发现的:“最完美的回答反而最可疑,因为真实记忆总会有模糊的缝隙。”
随后,学生们通过扑克牌游戏“吹牛皮”亲身体验了一场精彩的谎言心理战。游戏要求玩家在出牌时虚张声势,其他玩家则要通过观察语言破绽、语气变化和微表情来识破谎言。有同学分享道:“原来最好的谎言是七分真三分假,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喊出‘吹牛皮’。”这个游戏不仅让同学们理解了“匹诺曹效应”等鉴谎原理,更让大家体会到:生活中我们需要在善意谎言与真诚表达之间找到平衡。
在每轮“吹牛皮”游戏结束后,同学们化身“谎言分析师”,从三个关键维度展开深度复盘:语气、语调、语言内容。通过游戏后的反思和讨论,大家发现:大部分虚报破绽都藏在“战术性停顿”和“过度解释”中!
03
·活动总结·
谎言与真相的博弈,终是心灵成长的必修课。在这场鉴谎与聆心的探索中,学生们不仅收获了识别微表情、破译语言密码的“侦探技能”,更触摸到人性中柔软的温度——有些谎言裹着糖衣,是为了守护他人的感受;有些真相需要等待,是为了让理解先抵达心房。愿每位学生都能带着这份心理学智慧,在人际交往中既做明辨秋毫的“鉴谎者”,更成为心怀善意的“掌灯人”,用真诚照亮信任之路,让沟通在光与影的交织中生长出温暖的枝桠。
撰稿:郝玉
编辑:潘舒璠
审核:魏艳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