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,欢迎光临新乡市第十中学官网
咨询电话 :0373-5082108   |  官方公众号   |  移动端二维码
新乡市第十中学
新乡市第十中学
新乡市第十中学

落实教学常规,上好每节课,践行教育家精神——新乡十中“一校三区”同课异构启新程

发布时间:2025-09-23 浏览:64次

1

  2025年9月23日上午,在十中八年级三班教室,常蓓蕾老师的青年教师过关课如期举行,拉开了新乡市第十中学“一校三区”联盟体青年教师过关课、骨干教师研讨课、校内同课异构、校际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序幕。

23

  9月23日下午在十中会议室召开了新乡市第十中学“一校三区”联盟体联席会议,会议的主题是“上好每节常态课,践行教育家精神”校际同课异构工作部署。出席会议的领导有十中党总支书记席晋、校长杜宇、副校长魏艳红、四中校长李剑鸣、副校长宋秉玉、十八中副校长崔连根、王冉。

4

  会上三个校区统一认识:紧紧抓住教学常规,做好常态化教学管理,就是抓住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。会议决定,三个校区统一行动,连续三周开展校际之间“推磨”同课异构活动,随机选择学段、科目和作课教师。通过专家、名师骨干、青年教师共同参与,扩大评课面。通过深入班级听课,既关注教师有效的教,更关注学生高效的学。同时,在联合评课的基础上,各校区学科备课组进行重构整改、再上课、再讨论、再研究,力争打造出可复制推广的常态课模式。会议还决定,于9月24日下午在四中校区举行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同课异构活动,随机选定作课教师,确定参与研讨人员,并邀请教科院魏巍副院长点评。

  会上席晋书记指出,一校三区盯紧教学常规管理,聚焦常态课教研,挤干教研水分,坚持不懈抓落实。

  一是坚持聚焦教学常规,明确集体备课流程。利用“三备三研”,重点解决“教学和学习目标是否符合课标”“重难点是否突破”“活动设计是否有效”等问题。构建分层分类的教研活动体系,覆盖新教师层、成熟教师层及备课组长层不同群体需求。

  二是坚持提升备课深度,强化“问题导向”与“实践闭环”。推行“问题单-课例研究-改进报告”闭环模式:各学科组收集教师课堂中的真实问题,转化为教研核心主题,通过“观课(记录问题)-议课(分析归因)-磨课(设计改进)-再观课(验证效果)”四步完成课例研究,最终形成可推广的做法。

  三是坚持“推门听课+预约听课”双轨制。行政干部、骨干教师随机听课(关注常态课的真实状态),教师自主预约展示课(聚焦问题解决或教学环节的创新),课后即时反馈(采用“2+2”评课法:2条优点+2条改进建议),避免“为听课而听课”。

  四是坚持资源赋能,搭建教研大平台。整合校内“教学资源库”,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、课件、作业设计、课堂实录等原创资源,按年级、学科、主题分类,方便教师随时调取;教育集团内部学校开展“跨校联研”(如联合备课、同课异构、专家讲座),引入外部智力支持,拓宽教师视野。

  五是坚持探索课堂组织教学的有效手段,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,确保课堂教学秩序井然。聚焦情境创设、分层参与、及时激励的研究——“软约束”:建立清晰的课堂公约;“硬管理”:善用课堂管理组织教学技巧;“巧借力”: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作用。

5

  同课异构、骨干教师研讨课、青年教师汇报课是十中始终坚持的传统教研活动。一线教师全员参与,备课组、教研组深入听课,校领导和大家共同参与评课,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坚实的支撑平台。我校的“同课异构”活动,激发了教学创新的活力,让教师在比较与反思中博采众长,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,锻造了一支协同共进的专业教师队伍。最终让莘莘学子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。

  本次会议旨在落实教育局“上好每一节常态课,彰显教育家精神”教研会议精神。它通过常态化的校际协作、教师互动,推动教育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质量提升”,从“资源垄断”转向“共享共生”,从“形式管理”转向“专业引领”。“课堂改变,教育才会改变。”当每一节常态课都成为教育家精神的实践场,教育强市的目标必将水到渠成。

  撰稿:贵玥

  编辑:徐微

  审核:魏艳红

20

相关内容